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、创新集聚发展要素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、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。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,具有明确产业定位、文化内涵、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,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。
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,特色产业鲜明、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。一般指城乡地域中地理位置重要、资源优势独特、经济规模较大、产业相对集中、建筑特色明显、地域特征突出、历史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的乡镇。
特色小镇规划未来发展前景分析
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是既有的产业集群
特色小镇规划之——政策背景
首次提出: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李克强提出“新型城镇化”
确立纲领: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《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决定》
规划出台:2014年3月16日发布《国家新型城镇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
试点先行:2015年2月4日印发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》
全面深化: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》国发〔2016〕8号
特色小镇规划之——发展现状
2016年,特色小镇上升到国家层面,成为一种市场化主导的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模式,其本质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下的产业集聚、升级和培育问题,不同点在于特色小镇的文化IP营造,实现产业、文化、旅游、生活的融合发展。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各地经济背景、自然资源迥异,因此特色小镇在不同省份的界定方式与发展模式也有所不同。
截止目前,特色小镇建设正式全面展开已有3年,在现有的3个国家层面创建名单中,即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两批403个“全国特色小镇”、国家体育总局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小镇、国家林草局的50个全国森林小镇,已正本清源地将两批403个“全国特色小镇”更名为“全国特色小城镇”;国家体育总局已淘汰整改了34个运动休闲小镇、保留了62个;国家林草局正在制定森林小镇的规范标准。各地区共淘汰整改了385个“问题小镇”,包括虚拟小镇、行政建制镇等形式的虚假小镇。其中,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淘汰整改了70个、保留了996个。
特色小镇规划之——发展趋势
以特色小(城)镇开发来带动卫星小(城)镇,带动分散的广大乡镇人群的城镇化聚集,是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开发带动模式和引擎结构,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!特色小(城)镇开发建设,是就地城镇化的主战场,是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,是中国城镇化的革命!未来10年,将是特色小(城)镇开发建设的黄金期。
1、 新型城镇化是又一次释放红利的机会
2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
新型城镇化规划之——愿景展望
特色小镇规划之——开发模式
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
阶段一:以城市化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城镇化(以一级开发为基础做产业);
阶段二:产业驱动型新型城镇化(产镇一体、先产后镇、产融结合);
阶段三:以新生活方式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(核心是人:人气、生态、区域价值提升);
特色小镇规划之——收益模式
特色小镇八大收益模式
工程收益:基础设施工程建造收益,是开发的前提
土地收益:土地升值和区域开发是新城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
房产收益: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
旅游收益:旅游产业,带来现金流的产业
特色产业收益:必需发展成为现金流聚集的产业
资本收益:股权投资或项目孵化资本退出的收益
服务收益:在一二级开发和产业运营服务中的各类服务性收入
品牌收益:特色小镇独特IP授权收益
相关阅读:
经略中国产业研习社特色小镇规划相关案例: